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 词语 | 例 句 | 意 思 |
通假字 | 要 |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古 今 异 义 | 无论 | 无论魏晋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
妻子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 |
绝境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 |
交通 | 阡陌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 |
不足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不够完备的地方 | |
延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古义:邀请 今义:延伸,延长 | |
一 词 多 义 | 寻 | 寻向所志 | 动词,寻找 |
寻病终 | 副词,随即,不久 | ||
志 | 处处志之 |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 |
寻向所志 | 名词,标记 | ||
舍 | 便舍船 | 离开 | |
屋舍俨然 | 名词,房屋,客舍 | ||
作 | 其中往来种作 | 劳作 | |
设酒杀鸡作食 | 制作(食物) | ||
词类 活用 | 尽 | 林尽水源 |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
异 | 渔人甚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 |
穷 | 欲穷其林 |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 |
虚 词 | 之 | 忘路之远近 | 结构助词,的 |
闻之,欣然规往 | 代词,代指这件事 | ||
渔人甚异之 | 代词,代指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 | ||
具答之 | 代词,代指他们的问题 | ||
为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动词,作为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介词,对,向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
与 | 遂与外人间隔 | 同,跟,和 | |
然 | 屋舍俨然 | ……的样子 | |
乃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竟然 |
【课文在线】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2015·内江)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缘溪行(沿着)
B.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 处处志之(记住)
D. 无论魏晋(不要说)
(解析: C.“志”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应翻译为“做标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2)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3)落英缤纷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4)仿佛若有光 (好像 )
(5)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6)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7)悉如外人 (全,都) (8)并怡然自乐 (快乐的样子)
(9)皆叹惋 (感叹,惋惜)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11)便扶向路( 沿、顺着) (从前的、旧的) (12)诣太守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3)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14) 欣然规往 (计划)
(15)未果,寻病终 (没有实现)
2.(2015·雅安)选出加点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A项中的“之”都为指示代词,“这”的意思;B.副词,互相/代词,对方;C.副词,竟,竟然/连词,于是;D.介词,对、向/介词,替。)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015·内江)
忽然遇到(一片)的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飘落的(桃)花瓣繁多纷乱。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14·宜宾)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014·德阳)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他们(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4. (2015·内江)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引人入胜。
B. 该文语言凝练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林尽水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 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D. 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解析:B项中“林尽水源”只是一个四字词语,而不是成语。其他三项说法正确。)
5.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6.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桃花源记》里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