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但打仗的事却是经常发生的,歌舞升平的年代与战火纷飞的岁月相比非常短暂;,弥足珍贵。可以说,人类是伴随着战争成长起来的,从原始社会人类为争夺猎物引发的部落火拼,到现代社会为争夺利益发生的局部冲突,战争从来就没停止过。氏族部落也好,国家城邦也好,其所以能生存,离不开人口、地盘和资源,其所以能壮大,则须占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人口、更充沛的资源。占有的手段无非是侵吞与兼并,侵吞与兼并的冲突加剧,战争则不可避免。不论西方文明史还是东方文明史,都是血与火书写的,都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里历史的车轮是被战争驱动的。

回看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最典型的战争画卷当属春秋战国。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由此引出战争的性质问题:义与非义。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没有合乎义的战争。可古代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交战双方并非都是以义与非义影响历史进程的,义与非义推定的是战争动因和过程的性质,很难臧否战争结局的性质。事实是:野蛮摧毁了文明,文明又同化了野蛮。

战国七雄中,泰国地处边陲,开化较晚,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时,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那些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一个个都灭亡了,唯独拥有“虎狼之师”的泰国,不喜“王道”,热衷“霸道”,奖励军功,变法图强,最终一统天下。秦王扫六合之举,又如何给定义与非义?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周公之后姬姓的“宗邦”。周室衰微、被迫东迁之后,鲁国成为周礼的典藏者和实施者,是周朝文献典章最完备的诸侯国,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但鲁国却经常遭受欺侮,不仅左邻右舍侵扰它,就是远在荆蛮之地的楚国,也不把它放在眼里。楚王召集附属于楚国的诸侯会盟,并指定鲁君为他驾车。最终鲁国被楚国灭了。

野蛮部落灭掉了文明族群,虎狼之国吞并了礼仪之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并非个案。强盛的罗马帝国灭亡于野蛮的汪达尔人入侵;光芒四射的希腊诸城邦亡于马其顿人等等,均属游牧、半游牧文明战胜农耕文明的典型例证。在中国,宋、明两个王朝也都是被北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灭亡的。偏安玉朝因没落而退出历史舞台,化外族群因雄起而登上历史舞台,继而改变正统走向。尽管前朝志士顽强抵制和反抗,但当尘埃落定,河山重整,世人别无选择,只能像杜牧慨叹的那样“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再者,中土边地同为华夏版图,金元满清皆属龙的传人,铁血铸就的历史无法改写。

(摘自王兆贵《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古代战争的基本逻辑(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共同心声是爱好和平,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壮大,人们又往往因为资源和利益而争斗,甚至引发战争。

B.儒家以义与非义来定义战争,这种定义更多关注的是战争动因和过程的性质,而非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C.春秋战国时期,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拒绝“霸道”,热衷“王道”,终被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所灭。

D.文章结尾“中土边地同为华夏版图,金元满清皆属龙的传人”一句,表明作者对游牧民族几度取代汉王朝,思想和情感上并不排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论证手法,论证了战争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影响。

B.文章举出秦国和鲁国的例子,形成对比,证明了“野蛮摧毁了文明,文明又同化了野蛮”的观点。

C.本文论证古代战争的基本逻辑时,重点论述的是文明与野蛮较量时,文明被野蛮打败、消灭的历史。

D.文章论证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时间与空间相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史是一部战争史;相比和平,战争能够更好地驱动历史的车轮。

B.楚国召集诸侯会盟,并让鲁君为他驾车,这些举动以儒家的观点来看都是不义和非礼的。

C.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达了他对汉族王朝被少数民族灭亡的遗憾和感叹。

D.农耕文明的罗马帝国灭亡于游牧、半游牧文明的汪达尔人,说明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和局限性。

(二)丈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二个发型,就是刨光头,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冷静地表述:“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人土了……”诙谐地表现出村庄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境况。

B.文章中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将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人化的刀法。作者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极力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精湛,各种发型无所不精。

C.何爹一生固守传统的技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愿趋时而适应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的需要,不肯敷衍应付而是精益求精,但生意却一天天冷清,手艺面临淘汰。

D.小说中风趣活泼的方言俚语与小说人物身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在描写何爹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时,三言两语,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人读罢忍俊不禁。

5.《三国演义》中关帝爷的“青龙偃月刀”是一把杀人利器,作家以它来作为小说的题目有何意蕴和作用?(6分)

6.文章结尾处细写何爹给三明爹最后一次剃头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何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1月7日至9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乌镇,围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大计,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成就,共商数字经济合作思路途径。

大会组委会发布了《乌镇展望2018》成果文件,从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网络文化、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五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作出了总结和展望。《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聚焦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的最新进展、突出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摘自《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l0日)

材料二“5G”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它已近在咫尺。有人预计,到2025年,5G将覆盖40%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SG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在荣耀总裁赵明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3G时代手机多半看图片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干什么?看高清,用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买:。未采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会上,搜狗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包括唇形、面部表情,几乎真假难辨。搜狗首席执行官说,感知技术方面,机器有机会做到和人一样好。但在认知技术方向上,只要涉及人类的高级活动思考,目前机器还远远谈不上取代人类。”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效果已经日益清晰。

(摘自《5G、产业互联网标准化、农村新市场》,《经济日报》2018年11月9日)

材料三“敦煌网希望能够发挥开创者、整合者和赋能者的作用,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梦想,最终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生态圈。”

王树彤会后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以互联网力量,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敦煌网一直是实践者和领跑者。2004年,敦煌网首创B2B跨境电商在线交易,专门服务中小企业和中小零售商。

“如果国与国之间,主要靠大企业贸易,那么‘大象与大象’之间,很容易碰撞。而如果主要贸易往来,是在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之间完成,就像两大群鲤鱼交汇,没有鱼会撞车。”王树彤以“大象与鲤鱼”为喻,认为应该为全球中小企业建立更公平的数字贫易基础设施,让中小企业不但获得数字贸易的“入场券”,更拥有与大企业同台竞技的“公平机会”。

(摘自新闻网《乌镇互联网大会聚焦“中国机会”》2018年11月14日)

材料四“个人信息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难度更大。大数据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如此提问,他觉得,“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真应对、强化法治、谋求共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个人信息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其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但同时又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和交易的对象。

2018年上半年,540/的中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达28. 5%。围绕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出售,非法提供,非法利用,形成了非法产业链,形势严峻。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了一道必答题。

大数据时代,不同主体对个人信息有不同利益,同一主体也有不同需求。公民对自己的信息具有强烈的保护诉求,又离不开对他人信息的利用。商业组织既要求通过收集使用信息数据,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乜要求掌握的信息数据能够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兼具利用者、管理者、保护者的三重身份。如何体现各类主体利益诉求,实现共赢多赢,是个人信息立法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摘自《个人信息保护尚需“摸石头过河”》,《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镇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成果文件,聚焦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新进展、突出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

B.赵明认为SG时代的手机具有高速度、低时延的特点,因而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未来人们将体验到能以假乱真的虚拟场景。

C.王树彤以“大象与鲤鱼”为喻,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D.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在中国网民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最为突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则材料都围绕“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展开。第一则材料中提到的“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网络文化、数字经济”在其余三则材料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B.作为最新的信息技术刨新成果成就,“5G”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相,展现了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与创新所作出的贡献。

C.敦煌网是一个有梦想之有情怀的网站,希望以互联网的力量,更多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生态圈。

D.个人信息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的个入信息立法需要优先考虑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谋求共治。

9.在“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下,中国该怎样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力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罐,字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史沆性险诐①,尝为瓘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罐议。徙澶州、滑州。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注】①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5分)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①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①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15.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则选用了白居易的 《琵琶行》,应是“ ”。涌峦高甄兰,。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   ”几句化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愿驰骋疆场、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听到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四脚蛇是蜥蜴的一种,但它生活在草地里,俗名草上飞。据说这东西长得像蛇,但又多出脚,外号叫“蛇舅母”。想想也真有意思,四脚蛇与蛇 

城市边缘草丛里的四脚蛇体型不大,一般十几公分长,我见过最大的也就一柞长。

( )。如果你试图抓住它,最可能的结局是它断尾求生,甩下一段小尾巴在地上跳动,它却了。据说这截还能动弹的小尾巴是它的法宝,用来吸引捕猎者的注意力,以达到自我求生的目的。

自幼时对蜥蜴断尾我就引发了好奇:蜥蜴究竟能让自己有什么绝招断尾。蜥蜴在紧急之时居然能自动断尾,实在 。后来查百科全书才知,这种现象叫“自截”,遇险时肌肉强烈收缩导致尾端自动断开,断开后过些日子还能再长出一截尾巴, 。大自然真是神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谁知今日宠物店居然有卖蜥蜴的,什么颜色的都有,这让我有些醋意。我们的童年和蜥蜴一样,都是放养的;而今天孩子的童年与宠物蜥蜴一样,都是圈养的。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蜥蜴断尾自幼时就引起了我的好奇:究竟有什么绝招能让蜥蜴自己断尾。

B.蜥蜴断尾我自幼时就充满了好奇:蜥蜴究竟有什么绝招能让自己断尾。

C.我自幼时对蜥蜴断尾就引起了好奇:究竟有什么绝招能让蜥蜴自己断尾。

D.我自幼时就对蜥蜴断尾充满了好奇:蜥蜴究竟有什么绝招能让自己断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脚蛇长到一柞长,就比较疹人,因为它的鼻子眼睛都让人看得清楚,小眼睛滴溜溜地转,露着贼光,一副谁都不相信的样子

B.四脚蛇长到一柞长,就比较疹人,因为它的鼻子眼睛都让人看得清楚,小眼睛露着贼光,滴溜溜地转,一副谁都不相信的样子

C.一柞长的四脚蛇比较疹人,因为它的鼻子眼睛都让人看得清楚,小眼睛露着贼光,滴溜溜地转,一副谁都不相信的样子

D.一柞长的四脚蛇比较疹人,因为它的鼻子眼睛都让人看得清楚,小眼睛滴溜溜地转,露着贼光,一副谁都不相信的样子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沾亲带故 逃之天天 匪夷所思 完好无损

B.沾亲带故 逃之天天 不可思议 完好如初

C.有名无实 溜之大吉 不可思议 完好如初

D.有名无实 溜之大吉 匪夷所思 完好无损

20.下面是X×工业大学办公室向校友寄送的50周年校庆典礼的邀请函初稿,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得体,请选出5处加以改正。(5分)

亲爱的校友:

你好!

悠悠岁月似梦,漫漫人生如歌。

工大是所有工大人挥洒青春的家园,也是每个工大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你可能正在人生路上奋力前行;但二定不会忘记为母校回头。你可曾记得筑梦园的兰草花,还有荷花池的小青蛙?你可曾记得图书馆里的朝朝暮暮,还有体育馆里的毕业典礼?我们相信,你心中一定雪藏着那份工大情怀。母校的蓬勃发展期待你的关爱与支持12018年12月20日,我们将隆重举行母校50周年生日庆祝活动,盛情邀请你届时光临,与老师、同学心“手相牵、叙旧言欢!

工大办公室

2018年9月20日

21.描述下面这幅华君武先生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不超过130字。(6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传,《说文》:“傳:傳,遽也。从人,喜謦。”这是说,传,以驿站转递文书。字形采用“人”作形旁,采用“専(专)”作声旁。

材料二<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通过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以及现场经典鉴赏团的解读,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比如在第1集,一首沉寂了300多年的清代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一夜爆红,仅在微信客户端就引发3000万阅读量。

材料三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D8r-G)宣传短片《起筷吃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与意大利经典饮食披萨相结合,模特的夸张表情和不恰当的文字表达,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其设计师及联合创始人之一又曝出一系列辱华言论。之后迎接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时装秀被正式取消。

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加: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角度;②自拟标题;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语文参考答案

1.C(“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拒绝‘霸道”’原文无据,而日.并非这些诸侯国都为秦围所灭,鲁国即为楚所灭。)

2.B(秦国和鲁国分别作为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代表,同为证明“野蛮摧毁了文明”。)

3.B(儒家认为礼乐征伐当自天子出,楚的举动是“礼乐征伐白诸侯出”,是“礼崩乐坏”的表现,故B项正确。

A.相比和平,战争不是更好地,而是更多地驱动历史的车轮。C.杜牧的诗是咏三国赤壁之战,并非汉王朝与游牧民族朝代更迭;文章是借此诗句以表达世人而非杜牧之慨。D.“农耕文明的落后”表达错误,相对于游牧、半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是先进的文明形式。)

4.B(文中描写了何爹的刀法,未描写“各种发型无所不精”。)

5.(1)意蕴:一是表层含义。作者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表现何爹剃刀手法精妙,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2分)二是内涵的情感。作者旨在赞美何爹为人讲信义,霞感情的高尚品德,有如关帝爷“义绝”的美名。(2分)

(2)作用:题目运用比喻手法,既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又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内涵和结构安排的能力。考生可从表层含义、内在情感与结构作用等方面来解析。

6.①情节安排:以何爹为三明爹剃头结尾,这是将故事推向高潮,使小说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2分)

②人物形象:它从正、侧两方面又一次体现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进一步塑造何爹承情重义的形象。(2分)

③主旨理解:它深化了小说主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何爹高尚人格的敬重赞颂之情,也隐含着对像传统剃头法这样的传统文化日益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或:剃头让三明爹快乐而安详地离世,其中既包含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赞美,也隐喻曰睹它走向没落而无力挽回的无奈和悲凉。)(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特色的理解。答题时可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向进行分析。

7.D(A.张冠李戴,并非成果文件,而是蓝皮书。B.“高速度、低时延”并非手机的特点,是5CJ技术的特点;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可能实现,并非必然。C.从原文来看,土树彤以“大象与鲤鱼”为喻,是为凸显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小的特有优势。)

8.C(A.“网络文化”在其余材料中没有得到具体体现。B.材料二中提到“5G”已“近在咫尺”说明这一技术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D.从材料四来看,中国的个人立法苗’先要解决如何体现各类主体利益诉求,实现共赢多赢的问题。)

9.①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继续发展人工智能、人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推动瓦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全球互联网发展。

②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公平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打造全球数字贸易生态圈,帮助企业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共享发展机会。

③网络安全: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基于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建没,实现共赢,并谋求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共治。

(每个角度各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0. D(①注意联系上下文揣摩句意;②注意名词“宦者”“瓘”作主语,虚词“与”“辄”等标志词。参考标点: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11. C(“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并不专用于臣下对君王或皇帝。)

12. D(“马上予以采纳”错,针对彭士羲叛乱的建}义当时未被采纳,而且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讣策与魏瓘所献之策只是相同而已。)

13.(1)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在狭窄的山间鸟道行进(行进在只有鸟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牛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险”1分;“师”1分;“牛事”1分。语句通顺2分。)

(2)(魏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米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身份)退休。

(“不行”古今异义1分;“老”1分;“致仕”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魏罐,字用之。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补任他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任开封府仓曹参军一职。魏罐执法精确审慎,通晓吏员事务。时值上元节,需要在宫殿前搭起彩山,并张挂彩灯。魏罐与宦官负责料理此事。由于宦官怀有私愤,并认为魏罐年幼可欺,于是到处索求财物,侵扰百姓。魏罐私下把这件事禀告天子,天子下诏杖责(这个)宦官,并将他赶走。魏瓘的门客魏纲,因为上疏诋毁(被朝廷奉为祥瑞的)天书,被流放到海岛,魏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停职处分。不久,他又恢复官职,任邓州税务、鄂州茶务,以大理寺丞兼任衡山知县,即刻升任转运使之职。刘铱当时在当地实行按人口收税的方法,就连常年居住在船舱里的百姓也要缴纳税收,此时雷、化、钦、廉、高等州仍然未废除此种政策,魏罐(到任后)替百姓废除了此项弊政。又在柳州释放了被非法征集服役的百姓四百人。不久,他因过失被降官至洪州任知州。他从主客郎中升官至太常少卿、广州知州之职。史沆性格阴险诡诈,他曾因魏罐的弹劾而免职。恰逢广州拟将朝贡后剩余的椰子煎等物品封缄馈送京师,史沆于是请求留下这些物品,并立即上奏魏罐私自扣留了上贡的奇珍异宝,皇帝下诏派宦官打开物品验看,结果没有(所说的珍宝),史沆因为所言不实被罢官,魏罐也因此降官任鄂州知州。没过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转任河北。(后来,他)以给事中的职位担任开封府知府,治理政事严明,官吏和百姓都畏惧他。叛军侬智高攻打广东、广西时,唯独广州城久攻不下。于是朝廷认为这是当初魏瓘筑城的功劳,将他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任广州知州,兼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朝廷还派出禁兵五千人交给魏罐,任凭他见机行事。大将狄青大败叛军,朝廷将魏瓘召还,任命他纠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人提议开凿六塔河,并堵塞商胡河的北支流,宰相也支持这一建议,朝廷派魏罐去视察,魏瓘视察完毕后上奏,认为北支流不能堵塞。下溪州的少数民族彭士羲叛乱,朝廷打算发兵讨伐。魏罐于此时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兼知荆南府。他认为,“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在狭窄的山间乌道行进(行进在只有乌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生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于是列出了三种对敌策略上奏,以招降敌人为上策,以防御敌人为下策,以主动攻打敌人为失策。没有得到批复。后来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计策,还是像魏罐所献之策那样。魏罐转任澶州、滑州。(魏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未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身份)退休,直到去世。

14.B(少妇不经意地流目瞩望,“忽见”陌头杨柳,马上想起相隔千里的夫婿.甚至“悔教夫婿觅封侯”,旨在表现对夫婿的思念,体现了“闺怨”的题意。)

15.王诗触景生情。“忽见”句所引起的联想、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不曾愁”大相径庭,“忽见”二字看似突兀,实则是不经意地蓦然瞥见“陌头杨柳”,勾起她对“夫婿”的深切思念,于是后悔当年让他博取功名而致千里相隔。(3分)

李诗婉曲见情。“深知身在情长在”已将前面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最后却转以婉曲(通感)作结(以景结情),怅望“水声”,反映J’他对亡者深刻怀念的怅恨茫然,也似乎传递出逝者如斯的叹息。(3分)

【解析】重点应放在知何表达“我想你”的深情,同时也要注意这种深情的不同,必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却不必拘泥于表现手法的某些术语。

【参考赏析】《闺怨》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贵妇,看到陌头的柳色青葱,盎然春意,才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觉得再打扮也没有意思,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没有一点快乐了。“悔”为诗眼。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闺闱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闰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闰中少妇从“不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

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竞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闰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注】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刘熙载《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这首悼念所爱者的小诗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首七绝虽都是律句,但句与句之间不尽符合粘对规则。作者故意让一二句之间不对,二三句之间不粘,并采用其独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来叙事抒情。冯浩赞此“调古情深”,正说出了这首以律句所写的古绝,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的特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一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喃喃诉说起作者内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复,类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绝名篇《夜雨寄北》中关于“巴山夜雨”的吟咏,读来自有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这两句赋中寓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这样,诗的前半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感情。类斯情事在义山的悼亡诗中颇有可印证者,取以参读有助于对此诗内容旨意的理解。《房中曲》云:“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时义山因府主郑亚被贬,罢桂管幕职落魄返京。夫妻久别重逢,无语凝噎。了解义山长年飘泊,依人作游的经历,自会对其诗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较具体切实的理解。第二年,诗人为生计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卢弘止幕府。《房中曲》又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大中五年( 851)春,义山徐幕罢归,补太学博士,在京与爱妻一起度过最后几个月的光阴。不幸王氏于秋天病殁。“柿叶翻时独悼亡”“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这些悼亡诗名句,正可说明其“秋恨成”所指为何。“人世死前惟有别”,义山伉俪情深,却为着仕途生计夫妻常常在分离中,王氏遽尔病逝,这给诗人留下极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比较确切地把握其中叙事抒情的内容。

“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句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不过,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语,结句则新境再展,转用婉曲语作收。又值暮秋之时,衰病垂暮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怅望江头江水声”,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表面的视听错乱,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谓声入心通,这里正说明其听觉、视觉、感觉的交融沟通。诗人所视、所听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腾,哀痛难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忆,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叹息。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

16.(1)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 D(注意两点:一是引起的用法,一般是客观引起主观;二是语序要合理,“我”是陈述主体,蜥蜴是陈述对象。)

18. C(“一柞长的四脚蛇”与上文衔接自然,强调主体,说明下文特殊的效果;“四脚蛇长到一挥长”强调的是动态,不是语意表达的重点。后文“露着贼光”相对静态,故前置;“滴溜溜地转”系纯动态描写,是对上文的推进,也以动作表现神态,与下文衔接自然紧密。)

19. B“沾亲带故”与上文的“蛇舅母”呼应,凸显字里行间的童趣;“有名无实”用在句中不合语法。“逃之天天”,重在逃跑,合乎断尾逃生的语意;“溜之大吉”重在溜走,指偷偷地走开或一走了之,含诙谐意,不关生死,不切合语境。“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议”都可表现断尾的神奇,但从语段表述的主体而言,当指“我”的理解,而非平常人(夷)。“完好如初”强调新尾巴和老尾巴一样,而“完好无损”强调的是没有损害,显然不切合已经断尾的情境。]20.①“回头”改成“回首”;②“雪藏”改成“深藏”;③“关爱”改成“关注”或“关心”;④“生R”改成“华诞”或删去;⑤“盛情”改成“诚挚”(或“盛情邀请”改成“诚邀”);⑥“工大”改成“××工业大学”。(任答五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注意:①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②谦敬得体;③庄重语境与日常语境的区别,如落款要用全称。

21.(1)内容:漫画标题为“视死如归”;漫画左侧足一个骑着自行车横穿马路的男青年,面对疾驰而来的小汽车,无所谓地挥挥左手;(2分)而右侧的小汽车司机异常吃惊,吓得脑袋从前窗伸出来,紧急刹车才避免了撞飞青年的惨剧,后座的乘客也吓得睁大了眼睛。(2分)

(2)寓意:要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2分)

22.【写作提示】①必须基于“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范围牛发立意。

②从材料来看,《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经典,“杜嘉班纳”歪曲侮辱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抵制,对比综合可见,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势在必行(为什么),也大有可行(怎么做),这是立意的基本生发点。

③要求“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可见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