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鲁迅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 t)亮它,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熠熠(yì)生辉了!

B.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姗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jié)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líng)落凄绝。

C.李叔同正行弘法,持律戒严。他少年俨( yn)然翩翩之公子,青年为激昂之志士、多才之艺人、严肃之教育者,中年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tuó),暮年为得道之高僧。

D.五彩壁龛(kn)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b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在我看来,他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走完了一生,却仍旧无法找到他的归宿,累累若丧家之犬。可是当他停止脚步,转过身来,我在他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沮丧,他平静的神情里似乎还闪露着悲欣交集。

[甲]我一直以为:既然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然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他却可以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贯穿于生命,在崎岖的游学路上走得从容坚定,他甚至在晚年创办私学,坐拥弟子三千,开教育,之先河。

[乙]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丙]这是一个怎样的夫子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看不懂他,也猜不透他。我以为他是个失败者可他分明始终以成功者的姿态昂首阔步。我以为孔子找不到他的春天,可他却分明活在我以为是冬天的春天里。这大概就是牛汉所说的“不是没有春天,春天在冬天里”吧。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至于 B.悲欣交集 C.坐拥 D.昂首阔步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5.“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各种文化交流会更加广泛,假设别国媒体正在你所在的地方拍摄美食专题片,请你推荐一种美食,依照示例写一段70字以内的推荐词。(4分)

【示例】我推荐:梯坎豆花推荐词:梯坎豆花以黄豆为原料,嫩滑爽口,麻而不辣,但平常小吃里蕴含着别样的滋味。你享用的不仅是豆花的温润和麻劲,更是川渝人的朴实和豪爽。

我推荐:

推荐词:

6.观察下图,围绕图中所题诗句(触目横斜十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方法,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 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

C.人T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人T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T智能写作展开竞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B.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9.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 “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 “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 “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p巴?”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 “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本文有删改)

10.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白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4分

11.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联系全文,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6分)

13.《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鹞,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鹛日: “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日: “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驰,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日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鸦怃然离席日:“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注】机弦;控制琴弦。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栝( 9ua):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中疏:指琴休中问空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尤:怒,怪罪。

B.是以宫商不诚职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二个音阶,此指音阶。

C.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 道:通“导”,治理。

D.朴其中,文其外 文:雕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病于材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以时人山林

C.凡攻琴者,首选材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由物及人,以小见大,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 “劲则能弗挠” “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借仲鹖之口来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是全文的点晴之笔。

D.仲鹖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4分)

(2)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4分)

18.用“/”给下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傲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集·沧浪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幽素:幽情素心。

19.“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0.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材料二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韩非子·二柄》

材料三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名不为指也。 (公孙龙“指物论))

21. 一、三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名”分别是指  。(2分)

22.分析一、二两则材料中孔子、韩非子对于言行问题的不同见解。(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 。(苏洵《六国论》)

(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迦迪那说过:“最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

对此,你持什么样的观点?结合上述言论,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白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命题方向性研究成果


语文答案及解析(鲁中卷)


1.C 【解析】A.碳化——炭化;B.阑姗——阑珊;D.相悖bei。

2.B 【解析】“悲欣交集”不合语境,上下文无“悲”之意。

3.B 【解析】顿号应改为逗号。

4.C 【解析】A.“变成为了”赘余;B.“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D.关联词“不仅”应移至“教育”之后。

5.【示例一】我推荐:宁波汤圆推荐词:宁波汤圆以糯米、猪油、豆沙、芝麻等各种馅制成,轻轻一咬,热乎乎的馅子就喷溅开来,有点烫嘴,猪油放得正好,甜而不腻,还可以吃脆脆的黄瓜清口。最有名的百年老字号是缸鸭狗,店名源自创始人“江阿狗”。

【示例二】我推荐:恋爱豆腐推荐词:恋爱豆腐嫩滑爽口,淋上一勺拌着折儿根的辣水。吃的不仅是豆腐的嫩滑,吃的更是贵川人山里自由生长的爽辣。

6.【示例一】梅花何必攀高枝,风吹零落化作泥;不如低处傲霜雪,自有幽香满乾坤。高枝斗芳菲,你失之太招摇;低处竞风流,你赢得好精彩!俏也不争春,就是那赏心悦目的两三枝。

【示例二】乘一阵寒波,策杖而来,疏影幽香,让人触目动情,又岂限在这些字句?仰首处,枝头朵朵竞遮住了云淡风轻的日子。这境界花中有你,你中有花,是多么的优美17.D 【解析】A.“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有误,原文说“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B.“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中应该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鉴赏能力”。C.“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有误,去掉“完全”。

8.B 【解析】原文是“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是“主要”和“几个方面”。

9.(1)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3)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10.他给到维堡区的军人讲,军人问了两句就不愿听了;他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他和大车店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

11.小说开篇描绘了一篇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12.就结构上而言,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这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就内容方面而言,描写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13.人都地位低下、身世孤苦、命运悲惨。

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

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

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都借此表达对无情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14.C 【解析】“道”通“导”,导引。

15.D 【解析】A.介词,在;介词,到;B.连词,并且;介词,按照;C.代词,的人;助词,定后标志;D.连词,并列,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16.D 【解析】语义双关,一方面指改换琴弦,重新调整松紧。另一方面指戴仲鹖听了何子的话,改变了看法。(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

17.(1)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2)假使造琴人制琴符合规格标准,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

【参考译文】

何子有一张琴,三年没有上弦。他的学生戴仲鹛,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弹奏它,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不成曲调,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仲鹖道:“这个毛病出在做琴的材料上。我看它黑黑的,歪斜而且朽坏。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的拉力),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

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入!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慎重地制造琴的各个部件。

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不超过限度,音节调和就能使声音应弦而发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合乎次序,越要取琴体中空的小孔的通畅。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这样五音不能忠诚地尽职,音律也离开了法度。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磐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不能说不是良材。要是叫制作者按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

“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本是一个平常的材料却偏偏要求它是最好的材料,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却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藏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事理,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兼济天下),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独善其身)。所以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

仲鹛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座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

18.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予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丽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君子”后可不断)

【参考译文】唉!人本来就会为外物所感动的。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太多了,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19.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诗人不愿岁月流逝。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20.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

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

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

21.(定)名分名称

22.孔子侧重说言,强调言要行得通;认为不能马虎对待自己的言语,要能够说得清相应的名分,说出来还一定要行得通。

韩非子侧重说行,通过考察行足否和言统一来进行赏罚;认为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言论,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言论,就罚。

23.(1)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2)终继五国迁灭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4)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4.作文(略)

浙江省名校鲁迅中学新高考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