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内容以晚清官场为描写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醒靛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官场现形记》凡六十回,近八十万字。本书写作手法略似《儒林外史》,由一系列独立的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官场现形记》最初连载于《世界繁华报》,随写随刊,因而结构显得杂乱散漫。

本书开篇讲的是陕西同州府朝邑县有赵、方二姓,赵老头孙子中了举人,姓方的眼热,便请一个举人老夫子王名仁来给他儿子老三做私塾先生,但老三不听王举人的教诲。赵老头的孙子赵温赴京会试,邀钱典史同路。钱典史与他大谈做官捞钱之道。赵家仆人假派人来赵家报喜考中,骗走十两银子。其实赵温并未考中。黄道台为太太补祝寿,大发横财,何藩台卖官按价论官,收了王梦梅一万二千块,任王为至山县县官,王一到任就贪污潜米钱。胶州副将王必魁,平时不练武,克扣粮晌,鸦片吸得脸发青,射箭支支不中。陶子尧从时兴书刊抄了外国商业介绍的文字,被不懂商业的抚院任命为购置机器的买办,陶得到二万两采办费后,就到上海去嫖娼。在上海办战事拨款时,胡统领独吞军费38万。新抚台上任提倡节俭,众官吏一律穿旧衣,比谁穿的破烂,结果旧衣褂价格大涨。羊统领的朋友田小辫子,是个什么也不懂的观察,居然上条陈给制台叙说制军大计,想当大官。条陈内容为:1.出兵打仗,不准兵吃饱,因为猫捉鼠:吃饭要睡懒觉;2.炮台打敌船,敌船自西来,朝东打;若自东来,朝西打;3.给所有士兵剃去一条眉毛;4.给所有士兵都画上花脸。羊统领有个朋友叫余茸臣,余想谋求一个肥缺,竟然将上司赵大架子约到妓院去,自写保折由他推荐。唐二乱子花了几万银进贡,只封了个四品顶戴,他现时已是二品;湖广总督有12位姨太太,余某便去找第12姨太太买好缺。有外国兵船来访,武官将自己的履历高举过头跪迎洋大人。山东巡抚窦抚台请个洋人来当顾问,洋人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搞军事法律都不懂,最后为了洋朋友雇挑夫不给工钱,还要抚台办挑夫,抚台觉得洋顾问太过分,未答应,洋顾问居然揪住抚台领子叫着上北京评理,结果是抚台赔了洋顾问一年薪水了事。……黄二麻子赚到钱便去捐官。他进了山东的藩台衙门,听说藩台家正闹捐官。藩台给大太太儿子捐了道台,给大姨太儿子也捐了官,二姨太才怀孕,也吵闹着要捐官,三姨太未怀孕,也跟着大闹要给儿子捐官;全家几天几夜未睡觉。黄二麻子认清了“千里做官只为财”。甄学忠也靠买料发了大财,做了道台,便叫黄二麻子把父亲甄守球从京城迎到山东来做老太爷享福。

本书直指封建吏治习性与官场黑暗腐败,整本书几乎没有好人,只有坏人。作品揭露和抨击了清政府官僚机构的黑暗与腐败,是清末官僚统治集团的真实写照。所涉及的官僚十分广泛,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胥吏,虽然地位有高低,权势有大小,手段有不同,但都是“见钱眼开,视钱如命”,为了升官发财,无不蝇营狗苟,贪赃枉法,残害百姓,出卖国家以致最后出卖自己的灵魂。

《官场现形记》对晚清官僚集团作了比较全面的揭露,对黑暗腐败现象予以尽情地嘲笑和讽刺。

本书急于表现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时代特色,着重揭露官僚的“龌龊卑鄙”,在内容上少了细致的修饰,人物缺乏典型化,描写过于渲染夸张、笔无藏锋,内容显得不够耐人寻味。其剧情大同小异,写之又写,难免杂沓重复。

《官场现形记》在揭露丑恶事物时少了《儒林外史》那种含而不露、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的功力,但却多了几分酣畅淋漓的快意。这和《官场现形记》在报纸上连载的形式有关。报纸作为载体要求文字适应一般读者,类似文化快餐。当然,由此也带来一些夸饰过分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讽刺的力量。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李伯元

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家。

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抚养。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光绪十八年(1892),念之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此时,坐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他在诗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后来仿效者甚多,纷纷办起各种小报,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必须是具有相当资历的人,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乡侍郎曾慕涛保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却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后来终因积劳成疾,年才四十,殁于上海。

1901年后,他写成了《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等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看鲁迅如何读《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已成者六十回,为前半部,第三编印行时(1903)有自序,略谓“亦尝见夫官矣,送迎之外无治绩,供张之外无材能,忍饥渴,冒寒暑,行香则天明而往,禀见则日昃而归,卒不知其何所为而来,亦卒不知其何所为而去。”岁或有凶灾,行振恤,又“皆得援救助之例,邀奖励之恩,而所谓官者,乃日出而未有穷期”。及朝廷议汰除,则“上下蒙蔽,一如故旧,尤其甚者,假手宵小,授意私人,因苞苴而通融,缘贿赂而解释:是欲除弊而转滋之弊也”。于是群官搜括,小民困穷,民不敢言,官乃愈肆,“南亭亭长有东方之谐谑,与淳于之滑稽,又熟知夫官之龌龊卑鄙之要凡,昏聩糊涂之大旨”,爰“以含蓄蕴酿存其忠厚,以酣畅淋漓阐其隐微,……穷年累月,殚精竭诚,成书一帙,名曰《官场现形记》。……凡神禹所不能铸之于鼎,温峤所不能烛之以犀者,无不毕备也”。故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然臆说颇多,难云实录,无自序所谓“含蓄蕴酿”之实,殊不足望文木老人后尘。况所搜罗,又仅“话柄”,联缀此等,以成类书;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篇一律。特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故《官场现形记》乃骤享大名;而袭用“现形”名目,描写他事,如商界学界女界者亦接踵也。今录南亭亭长之作八百余言为例,并以概余子:

……却说贾大少爷,……看看已到了引见之期,头天赴部演礼,一切照例仪注,不庸细述。这天贾大少爷起了一个半夜,坐车进城,……一直等到八点钟,才有带领引见的司官老爷把他带了进去,不知走到一个甚么殿上,司官把袖一摔,他们一班几个人在台阶上一溜跪下,离着上头约摸有二丈远,晓得坐在上头的就是“当今”了。……他是道班,又是明保的人员,当天就有旨,叫他第二天预备召见。……贾大少爷虽是世家子弟,然而今番乃是第一遭见皇上,虽然请教过多少人,究竟放心不下。当时引见了下来,先看见华中堂。华中堂是收过他一万银子古董的,见了面问长问短,甚是关切。后来贾大少爷请教他道,“明日朝见,门生的父亲是现任臬司,门生见了上头,要碰头不要碰头?”华中堂没有听见上文,只听得“碰头”二字,连连回答道,“多碰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贾大少爷忙分辨道,“门生说的是上头问着门生的父亲,自然要碰头;倘不问,也要碰头不要碰头?”华中堂道,“上头不问你,你千万不要多说话;应该碰头的地方,又万万不要忘记不碰,就是不该碰,你多磕头,总没有处分的。”一席话说得贾大少爷格外糊涂,意思还要问,中堂已起身送客了。贾大少爷只好出来,心想华中堂事情忙,不便烦他,不如去找黄大军机,……或者肯赐教一二。谁知见了面,贾大少爷把话才说完,黄大人先问“你见过中堂没有?他怎么说的?”贾大少爷照述一遍,黄大人道,“华中堂阅历深,他叫你多碰头少说话,老成人之见,这是一点儿不错的。”……贾大少爷无法,只得又去找徐大军机。这位徐大人,上了年纪,两耳重听,就是有时候听得两句,也装作不知。他平生最讲究养心之学,有两个诀窍:一个是“不动心”,一个是“不操心”。……后来他这个诀窍被同寅中都看穿了,大家就送他一个外号,叫他做“琉璃蛋”。……这日贾大少爷……去求教他,见面之后,寒暄了几句,便题到此事。徐大人道,“本来多碰头是顶好的事。就是不碰头,也使得。你还是应得碰头的时候,你碰头;不必碰的时候,还是不必碰的为妙。”贾大少爷又把华黄二位的话述了一遍,徐大人道,“他两位说的话都不错。你便照他二位的话,看事行事,最妥。”说了半天,仍旧说不出一毫道理,只得又退了下来。后来一直找到一位小军机,也是他老人家的好友,才把仪注说清。第二天召见上去,居然没有出岔子。……(第二十六回)

有关《官场现形记》小故事

《官场现形记》中的小故事

胡统领(胡华若)得悉朝廷要他去浙江严州“剿匪”后,十分害怕,唯恐丧命,但又不敢不去,于是他带领随员和军队一路耽搁,花天酒地。后来打听到严州已经没有什么“匪”了,他竟然得意扬扬,想借“剿匪”来邀功。于是他率领人马,如狼似虎地奔到乡下,发布命令烧毁百姓的房子,将吓得躲起来的孩子、妇女“从床后头拖了起来”“胡统领定要将他们正法”“纵容兵丁搜掠抢劫起来;甚至洗灭村庄,奸淫妇女,无所不至”。在大队人马劫掠一阵以后,胡统领便“东南西北,四乡八镇,整整逗了一个大圈子”,见无人出来抵敌,便“奏凯班师”。

不容错过的经典

原来来拜的洋人非是别人,乃是那一国的领事。你道这领事来拜制台为的什么事?原来制台新近正法了一名亲兵小队。制台杀名兵丁,本不算得大不了的事情,况且那亲兵亦必有可杀之道,所以制台才拿他如此的严办。谁知这一杀,杀的地方不对:既不是在校场上杀的,亦不是在辕门外杀的,偏偏走到这位领事公馆旁边就拿他宰了。所以领事大不答应,前来问罪。

当下见了面,领事气愤愤的把前言述了一遍,问制台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是个什么缘故。幸亏制台年纪虽老,阅历却很深,颇有随机应变的本领。当下想了一想,说道:“贵领事不是来问我兄弟杀的那个亲兵?他本不是个好人,他原是‘拳匪’一党。那年北京‘拳匪’闹乱子,同贵国及各国为难,他都有分的。兄弟如今拿他查实在了,所以才拿他正法的。”领事道:“他既然通‘拳匪’,拿他正法亦不冤枉。但是何必一定要杀在我的公馆旁边呢?”制台想了一想,道:“有个原故,不如此,不足以震服人心。贵领事不晓得这‘拳匪’乃是扶清灭洋的,将来闹出点子事情来,一定先同各国人及贵国人为难,就是于贵领事亦有所不利。所以兄弟特地想出一条计来,拿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好教他们同党瞧着或者有些怕惧。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兄弟虽然只杀得一名亲兵,然而所有的‘拳匪’见了这个榜样,一定解散,将来自不敢再与贵领及贵国人为难了。”领事听他如此一番说话,不由得哈哈大笑,奖他有经济,办得好,随又闲谈了几句,告辞而去。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官场现形记》揭露官场黑暗的经典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