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 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继《水浒传》之后,还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第一节 《水浒传》的概况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

  《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今知有7种不同回数的版本,而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又有繁本与简本之别。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简本则有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另外,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影印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涵

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小说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 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 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用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英雄。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并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 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1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在比照中突现其个性特点。

2在写某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制约下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3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1作者往往将英雄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与此同时,又把他们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让他们在市井细民中周旋。

2在用重彩浓墨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四 结构连环勾锁、百川入海。

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这样的艺术结构,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社会影响:1一批进步文人借它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的“可恶、可恨、可杀、可剐”。2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

文学地位:1确立了小说应有的文学地位,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2它和《三国》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3它贴近生活,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纯熟地使用白话,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4各种文学艺术样式都把它作为题材的渊薮。

《杨家府演义》 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歌颂了英雄报国精神。小说结构松散,文字粗率,情节有些雷同,有些则过于荒诞,整体艺术水平不高。但个别情节写得曲折动人,传奇色彩很浓。许多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都从中撷取素材而加以搬演。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 熊大木编,前者主要叙岳飞抗金的事迹,后者主要写朱元璋开国的业绩。

  《水浒传》创造了英雄传奇美,不但对我国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对整个小说文化和国民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文学常识学习笔记:《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