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思路导引】
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首先需要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其次要明确改变的主体是自己。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对自己的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
改变自己是一种成熟,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自己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自己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因此,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佳作展示】
改变自己并保留个性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这句话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酷折磨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灿烂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绽放出耀眼的艺术光芒。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是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是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幸运之神的青睐。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世界为我们敞开的另一扇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杂质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具有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其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
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夸赞,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等,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最后,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