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霸权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4.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B.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C.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D.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5.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2016·山东滨州一模·33)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7.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2017河南洛阳一模)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右图中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2019·湖南永州一模·20)“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期的“技术进步”( )
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 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
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
1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5.(2017·课标全国Ⅰ,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表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6、(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7、(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8. (2014·福建卷·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9. (2015·课标全国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20.(2015·全国卷Ⅱ·33)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表1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1、(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2. (2015.海南)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23、(2015·海南单科·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4.(2014•海南)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5. (2012•海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26、(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7、(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28.(2012·全国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2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1 钟表的演变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0、(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1.(2015·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坐标》P163)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1-10:CCABC /DDCCD
11-20:DADBD /AACDB
21-26:BDCAA /D
27、(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条件: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8、(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
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29、示例:论题1: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
阐述:古代科技落后,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但不精确。近代科技产生,伽利略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科技革命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由此可知: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继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
(论题2: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
32、(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30、一、提炼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
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二、判断表明态度,然后论证 (多角度,史论结合)
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
答案一:赞成观点1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 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答案二:赞成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中国古代文明(四大发明、中央集权制)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答案三:两种综合。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三、总结升华(可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等)
如:基于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的特点,不同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多样化形式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文明交流中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不足在于站在欧洲中心的立场没有认清世界文明及其交流的特点。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31、观点1:科技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工业化中的动力问题,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电报、电话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由此可知:科技改进了劳动工具,科技有乘法效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观点2: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时代到来,推动流水线生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推动了经营者革命,即专门的经理人开始出现,使得管理日益科学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