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知识精讲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复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概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

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主要是成语)、近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方面。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

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了解即可。

二、词语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实词都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实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用途:一般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或加助词的构成定语,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也可充当状语。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注意:①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或可能、必要的动词。例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能来吗?天气应该暖和了。

②趋向动词:例如:太阳下去了,月亮出来了。拿出一本书。

用途:一般用在句中充当谓语,或加“的”“地”“得”分别构成定语、状语、补语。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区别动词与形容词。

(1)能否带宾语:动词多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2)能否受修饰:动词多数不能,形容词多数能。

例如:“端正”一词,在“端正态度”中词性为动词;在“容貌端正”中为形容词。

用途:一般用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有时加“地”“得”构成状语、补语。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基数:表示数目多少。例如:一、二、十、百、千、零。

(2)序数:表示次序前后。例如:第一、第五。

(3)倍数:基数+“倍”。例如:一倍、五倍。

(4)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几分之几。

(5)概数:例如: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一百多、一千左右、三四(个)。

用途:一般不单独用作成分。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件、只、支、本、台、架、辆、颗(个体单位);双、对、堆、群、班、套、伙(集体单位);些、点(不定单位)”。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度量衡),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用途:一般不单独用作成分。

6.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用途: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三)虚词

7.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例如:很、最、极、挺、非常、十分、几乎、过于(表程度);都、总、共、统统、只、仅仅、一齐、一律(表范围);已、已经、马上、要、就、将、常、终于(表时间);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有、别、不用(表肯定、否定);大肆、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悄悄(表情态、方式);难道、岂、究竟、简直、居然、何必、只好(表语气)。

用途:副词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做状语,或用在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8.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以及、不但、或者、因为、所以、因此。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注意:“和、跟、同、与”的用法都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区别在于: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可调换位置,介词则不可以。

例如:我和他都去过(连词)。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我在和他说话(介词)。

9.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或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

例如:从、自、打、在、当、趁、随着(时间);从、往、朝、到、在、于、由(处所、方向);按、依、照、经、通过、根据、用(方式、办法、依据);因、由于、为、为了、为着(原因、目的);对、对于、同、和、跟、叫、让(对象);比(比较);除了(排除)。

用途: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4)其他助词:所、给、连。

注意:“的”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组成作用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叫做“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穿的、先进的、卖菜的、他看见的。

例如: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舟的。幸福不是容易得来的。先进的帮助落后的。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唉、啊、哎呀、哼、哈哈、嗯。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例如:啊(ā)!真好哇!(表赞叹);啊(á)?这么快呀?(表惊讶或不知道);不要哭了,啊(á)!(表追问);啊(ǎ)!这么回事啊!(表特别惊讶或醒悟)。

12.象(拟)声词。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例如:咣、叮当、哗啦、呼呼、轰隆。

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

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

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滚热、笔直、金黄。

动宾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

动补式:提高、推出、扩大、放大、缩小、打倒。

注:词义一般指词语在辞典中的解释,这些意义都属于静态意义,容易把握。还有一种情况要引起注意,词语在文章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常常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获得了一个特殊的临时意义,我们叫这个意义为“语境义”,这种意义是动态意义。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这种动态的“语境义”。

三、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地位平等,这样的短语就是并列短语,也称为“联合短语”。这类短语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这四种词语自我构成,或者几种词语搭配构成,主要有五种形式,可以简单表示为:n.+n./v.+v./adj.+adj./pron.+pron./aum.+aum.。

例如:崇山峻岭、柴米油盐、思想感情、民俗风情、老师和同学、国家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决定、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吃喝穿戴、继承和发扬、继承与创新、婉转悠扬、和谐幸福、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丰富而富饶、光荣而艰巨、你、我、他、你和我、这门、那户、这个那个、彼此彼此、谁谁谁、一个和八个、二百五。

2.偏正短语。词语之间有修饰限制关系,前一个词语对后一个词语进行修饰和限制,而以后一个词语为中心,词语与词语之间是偏正关系,这样的短语是偏正短语。这类短语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体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简单记为:adj.+n./adv.+v./adv.+adj.。例如:

(1)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名词(或代词)。

例如:中华情、赤壁赋、这个人、那根拐棍、发言稿、止痛片、美发厅、调查提纲、黑牡丹、红太阳、这支笔、一年四季、千古关汉卿。

(2)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动词。

例如:努力进取、认真研究、猝死、马上出发、间进、经常说、一呼百应、一丝不挂、上蹿下跳、内抓管理、天问、将心比心。

(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形容词。形容词的状语主要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作形容词状语的,有表示程度的副词、指称事物的代词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等。

例如:十分灵敏、异常精美、很高兴、多么可爱、那样美好、这样善良、和他一般大。

使用定语、状语要准确、恰当。准确,就是要符合实际,修饰语和中心语要能够搭配,如果定语和状语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表达不明确,或堆砌、累赘等毛病。

例如:(各种)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歌(声)。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十月一日的)国庆节。(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如:改造山河、选购商品、喜欢我、需要什么、搞调查、谋发展、爱唱歌、怕冷、嫌热、找麻烦、学文化、踢足球、嘱咐我、擦玻璃、吃苹果、买东西、看电影、热爱祖国、保卫和平。

4.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谓语则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充当。

例如:会议结束、什么也不懂、成绩下降、露珠晶莹、精力充沛、心情极不平静、气氛非常热烈、花香鸟语、莺歌燕舞、山明水秀、人勤春早、人寿年丰、马到成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动补短语。动补短语是由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加上一个补语性词素构成的。

例如:扩大、埋没、打倒、推翻、推迟、推出。

6.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约定俗成的语汇,是语言运用的特殊现象。这些短语往往结构固定,使用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拆装,意义稳定,这些短语以四字成语为主,当然那还包括一些俗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等。固定短语数量很多,活动能力很强,具有极强的造句能力,是汉语词汇中的活跃因素。

例如:千方百计、大刀阔斧、排山倒海、求全责备、目瞪口呆、依依不舍、天衣无缝、井底之蛙、指手画脚、下里巴人、井井有条、巧立名目、一曝十寒、山珍海味。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按照结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1.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一)单句的分类

根据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2.非主谓句。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二)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末尾的语调是平的,句末用句号,在意义上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末尾的语气是上扬的,句末加句号,在意义上是询问别人一件事情。用“谁、什么、怎么、哪”等代词表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语来回答,句尾可以用“呢”。反问句:既是一种语气,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无疑而问,答案隐含在问句之中。

3.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语气,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祈使的语气词,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在意义上表示要求别人一件事。

4.感叹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的感情,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句末用感叹号。

(三)句子成分

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四)复句

根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复句可以分成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两大类。如果复句非分句本身又包含复句,那么复句又可分为单纯的复句与多重复句两大类。

1.复句的类型。

(1)并列关系:各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有联系的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复句可以不用关联词语。关联词有:“也”、“又”、“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等。

(2)承接关系:各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几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各分句可以都不用关联词语。关联词有:“便”、“就”、“又”、“也”、“于是”等。

(3)递进关系:后一句分句比前一句表示的意思更进一层。前一分句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后一分句的是:“而且”、“并(且)”、“也”、“还”、“更”、“甚至”等。

(4)选择关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要从中选择一件。分“或此或彼”和“非此即彼”两种情况。关联词有:“不是……,就是(便是)……”、“或者(或是、或)……,或者(或是、或)”、“要么……,要么……”、“(是)……,还是……”等。

(5)因果关系:偏句表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常见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以至于”、“既然……就……”等。

(6)转折关系:偏句叙述一个事实,正句反而说出一个相反或部分相反的事实。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可是(但是)”、“否则”、“不然”等。

(7)条件关系:偏句表示条件,正句表示结果。常见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管……,也”、“不(无)论……,都”等。

(8)假设关系: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有:“要(是)……,(就)”、“如果……,(就)……”、“假如”、“倘若”、“如”、“倘使”、“设若”等。

2.紧缩句。是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属于复句的范畴。

紧缩句常见的格式:“一a就b”、“a就是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 b”。如“他一有空就看书”、“语言越精炼越好”。

复句分析的步骤:一是总观全句,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二是再对第一层的各个分句做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进一步分析下去。

多重复句分析法: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三看逻辑关系。

迁移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子里的并列短语。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2.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3.他(方志敏)已经抱定牺牲的决心,没有任何牵挂和留恋。

(二)找出下边句子里的偏正短语。

1.我们的工人,肩负着最沉重的劳动,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

2.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3.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三)找出下边句子里的动补短语。

1.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2.墙上裱糊的报纸,让灶烟熏得乌黑。

3.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4.我肚子饿,身上冷,跌了几跤,手掌也擦破了。

(四)找出下边句子里的主谓短语。

1.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2.呵,他恼啦!

3.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

(五)找出下边句子里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1.苹果、香蕉、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2.参加这次会演的大多数是地方戏和现代剧。

3.在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了大家的批评。

4.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5.增加学生的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6.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胜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和宝贵经验。

(六)辨析单复句,是单句,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指出分句间关系。

1.我认为,只有下苦工夫学习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一切旧势力,不管它的数量如何庞大,总是要灭亡的。

3.我温了酒,端去,放在门槛上。

4.一位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

5.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6.而现在,我们虽然还是后卫,却把敌人主力甩得远远的。

(七)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能的。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①并列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B.①递进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C.①并列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D.①递进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八)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

②“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这是条件复句。

③“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这是条件复句。

④“既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就不要推辞了。”这是因果复句。

(九)指出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我们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  )

②与其说是同情你们,倒不如说也为我们自己的利益。(  )

③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以防发生事故。(  )

(十)在下列四个复句中,与其他三个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不同的一句是  (  )

 A.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在自己专门研究的学科内,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

 D.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

(十一)指出下列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关系在哪里,并注明其关系。

1.缺乏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即使口号喊得调门很高,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2.如果出到十文钱,就能买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3.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4.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5.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6.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也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空脖子上还有许多疮疤。

中考高考常用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