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空比较简单,我们不作研究,重点在第二空,你怎么看?找规律当然是通法,计算量有些大。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AB1C1可看作∆ABC关于点A作位似变换,下面将∆ABC与内接正方形捆绑,那么两个正方形其实也是作位似变换,且相似比与三角形一致。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底边B1C1:BC,而正方形的相似比是边长B2C2:B1C1,而这个比恰恰又是下一对三角形的底边之比,换而言之,相邻两正方形的相似比为定值。接下来BnCn便能呼之欲出了。
小结:将三角形与其内接正方形捆绑,找共性。
2:
2
这道题的解析也是不断计算各个面积,找规律。其实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正方形的比值是定值。现在将阴影部分与正方形捆绑,那么阴影部分的相似比也是这个定值。等比数列已知首项和公比就能表示通项。
例1:
例1
嘉兴这几年连续在填空压轴位置放路径问题,就如重庆喜欢正方形,天津喜欢作图,哈尔滨喜欢圆压轴,可惜今年嘉兴中考放弃了这个坚持。
第一题确定性分析:∠HBC定,∠BCH定,BC定,则∆BCH定,BH可求。接下来解三角形即可。
本道题第二空的难点在于对点H运动路径的判断,这甚至让很多老师无从下手,我还是看到许多老师最后借助几何画板……有一点很清楚,学生考试是不能用几何画板的。
网上还有一些解法,以构造为主,或许讲了学生能懂,再做还是困难重重的。
我的想法是怎样思考比较自然?即使要用辅助线也是自然生成。我在群里发过一次解法,当时也有老师问起怎么想到的,所以趁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确定性分析。这个意识老师和学生都要有,任何几何动态问题首先要进
行确定性分析。点H是AB和DF的交点,AB定,DF动。于是目光就要转向DF,
显然DF绕点G做逆时针旋转。那么它的运动有着怎样的规律?
对于一条直线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1)两点法;(2)点角法
这里用点角法很容易作出下面的图形:
接下来将DF与圆G捆绑,则DF为弧MN上的动切线。还有一个细节,考虑两点法,点F的对应点F’必定落在AB上,这是一个特殊位置应当关注。
再来看整张图:
H是AB和DF的交点,DF为弧MN上的动切线,
关键点1:初始状态,DF与圆的切点为M,此时AB和DF的交点为H1
关键点2:DF绕点G旋转,交点H向AB方向移动,逐步达到圆与AB的交点H2
关键点3:DF继续绕点G旋转,交点H向BA方向移动,终止状态,DF与圆的切点为N,此时AB和DF的交点为H3,即H由H1(CD与AB的交点)到H2(⊙G与AB的交点)再到H3(点N处切线与AB的交点),大家看,H的路径非常自然地“现行”了。接下来只需解三角形就能解决
回顾一下刚才的想法,捆绑是手段,而核心是图形的确定性。
于特也说过“几何构造很美妙,几何构造伤不起”,学生不易掌握。上述所用的方法从确定性入手,思维过程比较自然,当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平时课堂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确定性分析,而不是某一道题目突然抛出。
上题可以称为直线型来回路径
例
第一空比较简单,当时的设计也是为第二空做铺垫。手拉手模型易得∆ABD~∆ACE,则有∠BPC=30°
第一空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点P的轨迹这一“战利品”:以AC中点O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第二空还是先确定性分析。点P如何产生?BD和CE的交点,但是这两条线都在动,怎么办?
第一题带来了春天,P亦可看作BD和圆O的交点,BD动,圆O定,接下来研究BD。
B是定点,D是动点,D怎么动?D在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定圆上运动!于是将BD与圆A捆绑,BD是圆A的动割线(或切线)
关键点1:P从A(起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关键点2:当BD与圆A相切(右)时,P达到第一个极端位置P1
关键点3:P从P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BD与圆A相切(左)时,P达到第二个极端位置P2
关键点4:P从P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到点A(终点)
计算就容易了,易得∠ABP1=30°,L=4π.
本道题的命题意图当时也写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本题以特殊三角形中位线为背景,似曾相识,由易到难,要求学生经历分析、猜想、探究、证明、计算等过程,对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题目融合图形旋转、直角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圆、三角函数等初中几何领域核心知识,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作图探究、分析问题、简化问题的能力。
下面再来一道2017浙江地区的压轴解答题,这道题十分漂亮,大家先看看,今天解决的是第(3)小问:
例
下面来探讨第(3)问的解法。这个问题首先会涉及两处分类:(1)点P在CD,AD,AB三个位置;(2)M的对应点M’可以落在x轴与y轴上。
情况一:当P在CD上时,先定性分析:若M’落在y轴上,四边形M’GMP必为正方形,PM=6,GM<6,这里用“边”很容易判断是不可能的。
而落在x轴上直观判断是可行的。如果可行点M如何定位?
接下来确定性分析。G是定点,P、M是动点,那么M运动有何规律?
不难发现M的对应点M’落在x轴上,它的轨迹是一条直线,于是将M’与x轴捆绑,翻折回来得到点M的轨迹必然也是直线。于特喜欢把它称作“反手勾拳”。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定位这条直线
很显然点M所在的直线是把x轴作关于PG的轴对称变换得到,但是PG的定位有一定的难度,况且问题本身就是要求P的坐标,凭直觉不是明智之举。那怎么办?
乾坤大挪移。思维转化。
点P不定,但点G是定点。于是我们不妨将直线看作是由x轴绕点G顺时针旋转2∠OGP的度数得到。把轴对称转化为旋转,其效果是等价的。而我们只需要解决∠OGP的度数便能顺利对直线定位。
所以我们就研究其中一个图形即可: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情况二:当P在AD上时,kPG=kAD=-2,四边形M’GMP不可能为正方形,故M’不可能落在y轴上。之前的情况用边来判断是否为正方形,这里用的是角,比较方便,而上一种情况用边来判断,题目很美妙。
继续分析,当P在GA上时显然M’不可能落在x轴上,而当P在DG上时有可能使M’落在x轴上.
接下来的思考方式仍与之前一样,仍然可以确定性分析,即用旋转来代替轴对称。这种情况的数据也很有意思,tan∠M'PG=tan∠MPG=1/2.熟悉12345的话直接口算了。
前面提到的四种方法都可以用,相对来说对角互补比较易算。
情况三:当P在AB上时,显然M’不可能落在x轴上,有可能使M’落在y轴上.易得四边形M’GMP是正方形,此时P(2,-4)
下面是最后一道题:
例
我们着重研究第(3)题,这一小题当时的评分标准如下:
评分标准里的答案非常简化,以致于这道题的得分率是比较高的。在很多学生都能做对的情况下,我有两个疑惑:
(1)当E在直线AC上移动时,BE:EF的比值是否改变?
(2)对称点E’的个数为何只有一个?
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是这两个疑惑,尤其是第二个,学生真的明白?
下面由我的一位学生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当时我在课堂点出了疑惑,学生当场解决(这位学生二模考了满分,被嘉兴最顶尖的高中提前录取),下面我把学生的解释还原。
解答一:当E在直线AC上移动时,BE:EF的比值是否改变?
解答二:对称点E’的个数为何只有一个?
将E’与对称轴捆绑,点E是由点E’绕点B顺时针旋转正切值为24/7的角度(∠MBN)得到,将对称轴绕点B顺时针旋转正切值为24/7的角度得到直线
,则点E必在直线L上.而点E又在直线AC上,故点E唯一确定.
这里的24/7是这么得到的(矩形大法):
这两个半倍角组合很美妙:
命题老师看到这个数据一定会有所联想
最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只需构造K型图即可。
但是答案背后隐藏的东西却值得深思。
这种类型的翻折问题近几年似乎比较流行,2018年深圳的压轴解答题也考了类似的问题,最后两问都可以用捆绑解决,如果再配合12345、矩形大法、增量巧设这些绝招就可以“一路顺风”了。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做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