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表:
我们先通过这张图了解一下这些物态变化的定义以及吸热放热情况,接下来再来详细了解每一个变化的相关性质。
汽化
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
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5、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是液体汽化的形式之一,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需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化
1、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些固体叫做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3、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4、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夏天在饮料中加入几个冰块,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从而使得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发烧病人敷冰降温。
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使菜不会冻坏。
用物态变化解释一些现象
1、雨、露水、雾、冰、雹、雪、霜怎么形成的:
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水蒸气先凝华(放热)后熔化(放热)形成。
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雹: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小水珠遇冷凝固(放热)成小冰球,小冰球受热熔化成水再与小冰球结合,如此多次循环而形成的。
冰:水凝固放热形成。
雪: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内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放热形成。
雾淞:水蒸气直接凝华(凝固)放热形成。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而形成的,由于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过程,所以感觉不冷,而雪融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气形成的原因: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加热,只是暂止住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停止加热,是彻底止沸。
4、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有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很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水雾: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的清晰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后又汽化成水蒸气。
精彩评论